故障現象
|
故障分析
|
故障處理
|
1.機組運轉噪聲大
|
1.壓縮機、電動機地腳螺釘松動
2.傳動帶或飛輪松弛
|
1.緊固螺釘
2.調節傳動帶張緊,檢查飛輪螺母、鍵等
|
2.活塞壓縮機有異常聲響
|
氣 缸 部 分
|
1.氣缸余隙過小
2.活塞銷與連桿小頭襯套間隙過大
3.吸、排氣閥片或閥片彈簧折斷
4.假蓋彈簧斷裂
5.因吸入液體制冷劑造成“液擊”
|
1.調整余隙,適當加厚缸墊
2.更換襯套或活塞銷
3.更換閥片、彈簧
4.更換假蓋彈簧
5.調整工況;調整膨脹閥開度
|
曲 軸 箱 部 分
|
1.連桿大頭軸瓦與曲柄銷間隙過大
|
1.調整間隙
2.更換連桿大頭瓦
3.適當提高油壓
|
2.主軸頸與主軸承間隙過大
|
1.調整間隙
2.更換軸套
3.適當提高油壓
|
3.連桿螺栓松動、脫落
|
緊固、更換螺栓,用開口銷鎖緊
|
3.壓縮機排氣壓力過高
|
1.系統混入空氣等不凝結氣體
2.水冷冷凝器的冷卻水泵不轉
3.冷凝器水量不足
4.冷卻塔風機未開啟
5.風冷冷凝器的冷風機不轉
6.風冷冷凝器散熱不良
7.水冷冷凝器管壁積垢太厚
8.系統內制冷劑充注過多
|
1.排除空氣
2.檢查、開啟水泵
3.清洗水管、水閥和過濾器
4.檢查冷卻塔風機
5.檢查、開啟冷凝風機
6.清除風冷冷凝器表面灰塵;防止氣流短路,保證氣流通暢
7.清除冷凝器水垢
8.取出多余制冷劑
|
4.壓縮機排氣壓力過低
|
1.冷凝器水量過大,水溫過低
2.冷凝器風量過大、氣溫過低
3.吸、排氣閥片泄漏
4.氣缸壁與活塞之間的間隙過大,氣缸向曲軸箱串氣
5.油分離器的回油閥失靈,致使高壓氣體返回曲軸箱
6.氣缸墊擊穿,高低壓串氣
7.系統內制冷劑不足
8.制冷蒸發器結霜過厚,吸入壓力過低
9.空調蒸發器過濾網過臟,吸入壓力過低
10. 貯液器至壓縮機之間的區域出現嚴
重堵塞
|
1.減少水量或采用部分循環水
2.減少風量
3.檢查、更換閥片
4.檢修、更換氣缸套(體)、活塞或活塞環
5. 檢修、更換回油閥
6.更換缸墊
7.充注制冷劑
8. 融霜
9.清洗過濾網
10. 檢修相關部件(如電磁閥等)
|
5.壓縮機排氣溫度過高
|
1.排氣壓力過高引起
2.吸入氣體的過熱度太大
3.排氣閥片泄漏
4.氣缸墊擊穿,高、低壓腔之間串氣
5.如冷凝壓力過高,蒸發壓力過低,以及回氣管路堵塞或過長,使吸氣壓力降低壓比過大
6.冷卻水量不足,水溫過高或水垢太多,冷卻效果降低
7.壓縮機制冷量小于熱負荷致使吸熱過熱
|
1.采取有關措施,降低排氣壓力
2.調節膨脹閥的開啟度,減少過熱度
3.研磨閥線,更換閥片
4.更換缸墊
5.調整壓力,疏通管路,增大管徑及盡可能縮短回氣管管長
6.調整冷卻水量和水溫,清除水垢
7. 增開壓縮機或減少熱負荷
|
6.壓縮機吸入壓力過高
|
1.蒸發器熱負荷過大
2.吸氣閥片泄漏
3.活塞與氣缸壁之間泄漏嚴重
4.氣缸墊擊穿,高、低壓腔之間串氣
5.膨脹閥開啟度過大
6.膨脹閥感溫包松落,隔熱層破損
7.卸載一能量調節失靈,正常制冷時有部分氣缸卸載
8.油分離器的自動回油閥失靈,高壓氣體竄回曲軸箱
9.制冷劑充注過多
10.系統中混入空氣等不凝結氣體
11.供液閥開啟太小,供液不足
|
1.調整熱負荷
2.研磨閥線、更換閥片
3.檢修、更換氣缸、活塞和活塞環
4.更換缸墊
5.適當調小膨脹閥的開啟度
6. 放正感溫包,包扎好隔熱層
7.調整油壓,檢查卸載機構
8.檢修、更換自動回油閥
9. 取出多余制冷劑
10.排出空氣
11.調節供液閥
|
7.壓縮機吸入壓力過低
|
1.蒸發器進液量太少
2.制冷劑不足
3.膨脹閥“冰堵”或開啟過小
4.膨脹閥感溫劑泄漏
5.供液電磁閥未開啟,液體管上過濾器或電磁閥臟堵
6.貯液器出液閥未開啟或未開足
7.吸氣截止閥未開啟
8.蒸發器積油過多,換熱不良
9.蒸發器結霜過厚,換熱不良
10.蒸發器污垢太厚
11.蒸發器冷風機未開啟或風機反轉
|
1.調大膨脹閥開度
2.補充制冷劑
3.拆下干燥過濾器,更換干燥劑,調節開啟度
4.更換膨脹閥
5.檢修電磁閥,清洗通道
6.開啟、開足
7.全開吸氣截止閥
8.清洗積油
9. 融霜
10.清洗污垢
11.啟動風機,檢查相序
|
8.油壓過高
|
1.油壓調節閥調整不當
2.油泵輸出端管路不暢通
|
1.重新調整(放松調節彈簧)
2.疏通油路
|
9.油壓過低
|
1.油壓調節閥調整不當
2.油壓調節閥泄漏,彈簧失靈
3.潤滑油太臟,濾網堵塞
4.油泵吸油管泄漏
5.油泵進油管堵塞
6.油泵間隙過大
7.油中含有制冷劑(油呈泡沫狀)
8.冷凍機油質量低劣、粘度過大
9.摩擦面的間隙過大,回油太快
10.油量不足
11.油溫過低
12.油泵傳動件損壞
|
1.重新調整,壓緊調節彈簧
2.更換閥芯或彈簧
3.更換、清洗濾網
4.檢修吸油管
5.疏通進油管
6.檢修或更換油泵
7.關小膨脹閥,打開油加熱器
8.更換清潔的、粘度適當的冷凍油
9.更換連桿瓦或軸套,調整間隙
10.找出原因,補充冷凍油
11.開啟油加熱器
12. 檢查、更換油泵傳動件
|
10.曲軸箱油溫過高
|
1.壓縮機摩擦部位間隙過小,出現半
干摩擦
2.冷凍機油質量低劣,潤滑不良
3.壓縮機排氣溫度過高,壓縮比過大
4.機房室溫太高,散熱不良
5.油分離器與曲軸箱串氣
6.壓縮機吸氣過熱度太大
|
1.調整間隙
2.更換冷凍機油
3.調整工況,降低排氣溫度
4.加強通風、降溫
5.檢查、修復自動回油閥
6.調整工況,降低吸氣過熱度
|
11.壓縮機耗油量過大
|
1.油分離器回油浮球閥未開啟
2.油分離器的分油功能降低
3.氣缸壁與活塞之間的間隙過大
4.油環的刮油功能降低
5.因磨損使活塞環的搭口間隙過大
6.三個活塞環的搭口距離太近
7.軸封密封不良,漏油
8.制冷系統設計、安裝不合理,致使蒸發器回油不利
|
1.檢查回油浮球閥
2.檢修、更換油分離器
3.檢修、更換活塞、氣缸或活塞環
4.檢查刮油環的倒角方向,更換油環
5.檢查活塞環搭口間隙,更換活塞環
6.將活塞環搭口錯開
7.研磨軸封摩擦環,或更換軸封,
加大維護力度,注意補充冷凍油
8.清洗系統中積存的冷凍機油
|
12.冷凍油呈泡沫狀
|
液體制冷劑混入冷凍機油
|
調整制冷系統的供液量,打開油加熱器
|
13.卸載—能量調節裝置失靈
|
1.能量調節閥彈簧調節不當
2.能量調節閥的油活塞卡死
3.油活塞或油環漏油嚴重
|
1.重新調整彈簧的預緊力
2.查卸檢修
3.拆卸更換
|
14.制冷系統堵塞(注:
其現象是吸氣壓力變低, 高壓壓力也變低)
|
1.傳動機構卡死
2.油管或接頭漏油嚴重
3.油壓過低
4.卸載油缸不進油
5.干燥過濾器臟堵
6.膨脹閥臟堵
7.膨脹閥冰堵
8.膨脹閥感溫劑泄漏
9.電磁閥不能開啟
|
1.拆卸檢修
2.檢修
3.檢修潤滑系統
4.檢查疏通油管路
5.拆卸干燥過濾器,清洗過濾網,更換干燥劑
6.拆卸膨脹閥和干燥過濾器,清洗過濾網,更換干燥劑
7.拆下干燥過濾器,更換干燥劑(應同時清洗過濾網)
8.更換膨脹閥
9.檢查電磁閥電源,或檢修電磁閥
|
15.熱力膨脹閥通路不暢
|
1.進口過濾網臟堵,或節流孔冰堵
2.感溫劑泄漏
|
1.檢修膨脹閥和過濾干燥器
2.更換膨脹閥
|
16.熱力膨脹閥出現氣流聲
|
系統的制冷劑不足
|
補充制冷劑
|
17.熱力膨脹閥不穩定, 流量忽大忽小
|
1.蒸發器的管路過長,阻力損失過大
2.膨脹閥容量選擇過大
|
1.合理選配蒸發器
2.重新選擇膨脹閥
|
18.壓縮機不起動
|
1.主電路無電源或缺相
2.控制回路斷開
3.電動機出現短路,斷路或接地故障
4.溫度控制器的感溫劑泄漏,處斷開狀態
5.高、低壓控制器斷開
6.油壓差控制器自動斷開
7.制冷聯鎖裝置動作(如自動轉入融霜工況)
|
1.檢查電源
2.檢查原因,恢復其正常工作狀態
3.檢修電動機
4.更換溫度控制器
5.調整壓力控制器的斷開調定值
6.調整油壓差控制器的斷開調定值
7.檢查電氣控制系統
|
19.壓縮機起動后不久停車
|
1.油壓差控制器的調定值過高
2.油泵不能建立足夠的油壓
3.壓力控制器的調定值調節不當
4.壓縮機抱合(卡缸或抱軸)
|
1.重新調整油壓差控制器的調定值
2.檢查油壓過低的原因
3.重新調節調定值
4.解體、檢修壓縮機
|
20.壓縮機運轉中突然停機或起停頻繁
|
1.高壓壓力超過調定值,壓機保護性停機
2.油壓差控制器調節不當,保護停機的壓力值(油壓差)與自動啟機的壓力值(油壓差)的幅差太小
3.溫度控制器調節不當,控制差額太小
4.油壓過低
5.制冷系統出現泄漏故障,運轉時低壓過低,停車后低壓迅速回升
6.壓縮機抱合(卡缸或抱軸)
7.電機超負荷或線圈燒損,導致保險絲燒斷或過熱繼電器動作
8.電路聯鎖裝置故障
|
1.檢查壓力過高的原因,排除故障
2.重新調節保護停機和自動起機的幅差
3.重新調節起機溫度和停機溫度
4.檢修、調整潤滑系統
5.檢漏、補漏、補充制冷劑
6.解體、檢修壓縮機
7.檢查超負荷原因,排除故障
8.檢查修復
|
21.壓縮機停車高低壓迅速平衡
|
1.油分離器回油閥關閉不嚴
2.電磁閥關閉不嚴
3.排氣閥片關閉不嚴
4.氣缸高、低壓腔之間的密封墊擊穿
5.氣缸壁與活塞之間漏氣嚴重
|
1.檢修回油閥
2.檢修或更換電磁閥
3.研磨閥線,更換閥片
4.更換缸墊
5.檢修氣缸、活塞,或更換活塞環
|
22.壓縮機運轉不停而制冷量不足(不能達到停機溫度)
|
1.制冷劑不足
2.制冷劑過多
3.保溫層變差,導致“漏冷”現象嚴重
4.壓縮機吸、排氣閥片泄漏致輸氣量下降
5.氣缸壁與活塞間漏氣導致輸氣量下降
6.系統中有空氣
7.蒸發器內油膜過厚,積油過多
8.冷凝器散熱不良
|
1.補充制冷劑
2.取出多余制冷劑
3.盡量維護保溫層的隔熱性能
4.更換閥片,研磨閥線
5.檢修或更換活塞環,活塞或氣缸套
6.排除系統內空氣
7.清洗積油,提高傳熱系數
8.檢查維護冷凝器
|
23.制冷劑泄漏(接頭焊縫閥門和軸封處有油跡)
|
1.制冷系統管路的喇叭口或焊接點泄漏
2.壓力表和控制器感壓管的喇叭口泄漏
3.制冷系統各閥的閥桿密封不嚴
4.空調冷水機組蒸發器銅管泄漏或因蒸發溫度過低凍裂
5.開啟式或半封閉壓縮機的機體滲漏
6.開啟式壓縮機的軸封泄漏
|
1.重新加工連接部位
2.使用擴脹管器重新加工喇叭口
3.檢修或更換閥門,更換橡膠填料
4.檢修或更換銅管
5.進行定期修理
6.檢修或更換軸封
|
24.壓縮機軸封泄漏
|
1.摩擦環過度磨損
2.軸封組裝不良,摩擦環偏磨
3.軸封彈簧過松
4.橡膠圈過緊,致使曲軸軸向竄動時動、靜摩擦環脫離
|
1.研磨或更換
2.重新研磨、調整、組裝
3.更換彈簧
4.更換橡膠圈
|
25.裝置運轉但不制冷
|
1.制冷劑幾乎漏盡(機組未設置低壓控制器)
2.過濾干燥器嚴重臟堵(機組未設置低壓器)
3.電磁閥沒有開啟(機組未設置低壓控制器)
4.膨脹閥嚴重臟堵或冰堵(機組未設置低壓控制器)
5.膨脹閥感溫劑泄漏(機組未設置低壓控制器)
6.壓縮機高、低壓腔之間的密封墊片被擊穿,形成氣流短路
7.吸、排氣閥片脫落或嚴重破裂
8.蒸發器嚴重結霜
9.蒸發器表面積垢太厚
10.冷風機停轉或倒轉
11.卸載機構失靈
|
1.檢查漏點,充注制冷劑
2.清洗濾網或更換干燥劑
3.檢修或更換電磁閥
4.檢修膨脹閥和干燥過濾器
5.更換膨脹閥
6.檢修壓縮機,更換墊片
7.更換閥片,研磨閥線
8.檢修融霜系統,或人工除霜
9.清洗蒸發器
10.檢修風機及其電氣控制系統
11檢查、調整卸載機構
|
26.中間壓力太高
|
1. 從高壓級看容積配比小
2. 高低壓串氣或進氣管路不暢
3. 能量調解機構失靈,使高壓級吸氣少
4. 中冷隔熱層有損壞,供液量小,低壓級排氣不能充分冷卻,蛇形管損壞
5. 蒸發壓力高使中間壓力升高
6. 冷凝壓力高使中間壓力升高
|
1. 調整壓縮機
2. 檢修高壓機
3. 檢修能量調整裝置
4. 修理隔熱層,調整供液閥,修理蛇形管
5. 減小蒸發壓力
6. 減小冷凝壓力
|
27. 冷間降溫困難
|
1. 進貨量太多或進貨溫度過高,冷間門關不嚴或開門次數過多
2. 供液閥或熱力膨脹閥調整不當,流量過大或過小,使蒸發溫度過高或過低
3. 隔熱層受潮或損壞使熱損失增多
4. 電磁閥和過濾器中油污、贓污太多,管路阻塞或不通暢
5. 蒸發器面積較小
6. 管壁內表面有油污、外表面結霜過多
7. 制冷劑充灌過多或過少,使蒸發壓力過高或過低
8. 熱力膨脹閥感溫包感溫劑泄漏,冰堵或臟堵
|
1. 控制進貨量和進貨溫度,關閉門和減少開門次數
2. 調整供液閥或熱力膨脹閥
3. 檢修隔熱層
4. 清洗過濾網和電磁閥,疏通管路
5. 增加蒸發器面積
6. 排除油污和霜層
7. 調整制冷劑量,檢修壓縮機
8. 檢修感溫包,更換制冷劑或干燥劑,清洗過濾網
|
28. 冷卻排管結霜不均或不結霜
|
1. 供液管路故障,如供液閥開啟太小,管道、閥門和過濾網堵塞,管道和閥門設計或安裝不合理,電磁閥損壞使供液不均
2. 供液管路中有“氣囊”使供液量減少
3. 蒸發器中積油過多,傳熱面積小
4. 蒸發器壓力過高和壓縮機效率降低,使制冷量減少
5. 膨脹閥感溫劑泄漏
6. 膨脹閥冰度、臟堵或油堵
|
1. 調整供液量,疏通管路,改進管道和閥門,修復或更換電磁閥
2. 去除“氣囊”
3. 及時放油
4. 降低蒸發壓力,檢修壓縮機提高效率
5. 檢修感溫包
6. 清洗濾網,更換干燥過濾器
|
29. 高壓貯液器液面不穩
|
1. 冷間熱負荷變化大,供液閥開啟度不當
|
1. 適當調整開啟度
|
30. 壓縮機濕沖程
|
1. 供液閥開啟過大,氣液分離器或低壓循環貯液器液面過高,中冷器供液過多或液面過高,出液管堵塞或未打開,空氣分離器供液太多
2. 蒸發面積過小,蒸發器積油太多或霜層太厚,使傳熱面積減小
3. 冷間熱負荷較小或壓縮機制冷量較大,使制冷劑不能完全蒸發
4. 吸氣閥開啟過快或氣缸潤滑油太多
5. 熱力膨脹閥感溫包未扎緊,受外界影響誤動作
6. 系統停機后,電磁閥關不緊,使制冷劑大量進入蒸發器
|
1. 調整供液閥,檢查有關閥門和管道,排除多余液體,放出多余制冷劑
2. 增加蒸發面積或減少產冷量
3. 沖霜和放油;調配壓縮機容量
4. 緩慢開啟吸氣閥,調整油壓
5. 檢查感溫包安裝情況
6. 緩慢開啟吸氣閥,注意壓縮機工作情況
|
31. 壓縮機吸氣壓力比蒸發壓力低得多
|
1. 吸氣管道、過濾網堵塞或閥門未全開,管道太細
2.“液囊”存在,使壓力損失過大,吸氣壓力過低
|
1. 清洗管道、過濾網、調整閥門和管徑
2. 去除“液囊”段
|
32. 壓縮機排氣壓力比冷凝壓力高得多
|
1. 排氣管路不暢(閥門未全開、局部堵塞等)
2. 管路配置不合理(如管道太細)
|
1. 清洗管道,調整閥門
2. 改進管路
|
33. 氟系統油分離器故障
|
1. 回油閥(自動)打不開,長期不熱
2. 回油閥關閉不嚴,長期發熱或發涼結霜
3. 濾網堵塞
|
1. 檢修浮球或閥針孔等
2. 檢修浮球機構、閥針及閥針孔等
3. 清洗濾網
|